海天咨詢BIM服務熱線:400-0700-916
任何一種新技術只有應用才能真正地創造價值。隨著中國建筑行業的轉型和升級,作為覆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數字信息平臺,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實用性和優勢正在被更多的使用者所認同。
根據最新行業調研報告顯示,2014年已經有超過10%的業主方、50%以上的項目應用BIM技術;67%的施工企業已經在項目中嘗試BIM技術;已經建立或計劃建立BIM中心的企業超過72%;在已經建立BIM中心的企業中,BIM團隊成員超過10人的占比52%以上。由此,盡管還存在眾多挑戰,但在2015年,BIM應用將有更多相關實踐落地。
“現在我還對第一次接觸BIM所帶來的震撼記憶猶新。”Bentley中國區BIM拓展總監俞興揚告訴《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1986年,當時他還在北京一家國有企業從事技術工作,那時公司投入巨資引入了BIM技術系統。當他看到二維設計圖紙變成三維建筑模型時,那種沖擊力是前所未有的,隨后俞興揚便決定和傳統的二維設計方式說再見,徹底轉向三維設計。技術背后是思維的轉變,如同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農業文明的智慧成果,汽車的發明是工業文明的象征,I鄄iPhone的興起代表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在建筑領域,同樣需要技術和思維的轉型升級。目前,建設項目復雜程度不斷加大以及由于業主對縮短工期和控制造價壓力的提升,建筑業一方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另一方面也切身地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挑戰。如今,中國建筑業已經從粗放式管理中逐漸覺醒過來,借助信息化發力。發包業主和承包商力圖通過及時準確獲取基礎數據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益。
對此,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毛大慶曾表示,在過去20年快速發展的城鎮化中,中國房地產業用最落后、最傳統的方式承接著全世界最大規模城鎮化國家的建設量,可見在此過程中包含著大量的浪費、污染和能耗,同時中國企業也錯過了很多工業化發展的機會,因此,他呼吁建筑行業必須進行科技革命。
在俞興揚看來,不少從業者對BIM的理解還停留在軟件、技術的層面,但是BIM實際上是建筑行業的一場科技革命:“B”意味著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還包括地上、地下城市級的三維信息協同;“I”,是指覆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數字信息,過去一些軟件也能實現三維可視,但是并不包含信息;“M”則是信息創建、管理、移動、消費的全過程。他表示。設計師在前期做設計的時候,把信息加到模型中,除了提高設計質量外,還能把這些信息帶到施工階段和運維階段來應用。其實這是即將帶來建筑革命的一個方面,因為將來在運維階段、施工階段都可以使用這些信息,而且可以反復利用,包括在建筑的改造、維修、檢修等一系列的運營維護中。
在回答BIM的落地是否難度很大的疑問時,俞興揚認為,BIM并沒有像有些人說的那么難。事實上,掌握每一種新技術都必須要付出學習成本,讓大家感到高興的是,現在不少中國企業都從模仿的舊模式中走出來,追求真正的科技研發和創新驅動。
互聯互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本質要求,同樣,實現BIM信息在全過程中的互聯互通、協同管理才能將這一新技術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俞興揚認為,從二維設計到三維設計再到三維協同設計、管理,是BIM發展的三個層次。從國內目前相關建筑實踐來看,多數項目可以做到三維設計,但是上下流程之間的信息協同還有不少的提升空間。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樊則森對記者表示,BIM的價值還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他認為,BIM的最大價值就在于信息化和協同管理。在住宅產業化領域,如果能將構件、模塊甚至部品的信息匯集到BIM中,同時進行三維條件下的模擬裝配、預埋件、錯漏碰缺,就能將設計、協同管理、施工等環節打通,實現全產業鏈的信息集成。根據目前各自為政的局面,樊則森認為關鍵還是要協調好各方利益關系,建立起一個大平臺和利益共同體,從而明確各自職責,同時使參與者共享BIM帶來的利益。
萬科建研中心相關技術人士告訴記者,2015年萬科將深度挖掘BIM的大數據價值,嘗試把管理造價、施工模擬等納入到BIM中來,使BIM更具實用性。事實上,去年交付使用的北京住總萬科廣場就率先引進了BIM應用,搭建了BIM管理平臺,通過整合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資源,提升工程品質、縮短建造工期。
據了解,萬科此次應用BIM也發現了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在實際施工當中,并沒有達到與模型完全契合,存在一定的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受交叉施工工序影響,沒有完整的工作面實現模型;一方面受其他專業變更影響,例如土建二次墻體更改會影響機電管線路由走向。因此,相關技術人員表示希望通過住總萬科廣場項目的試點,實事求是地實現BIM三維協同,逐步推廣BIM在萬科商業體系中的應用。
與此同時,BIM相關軟件的易用性和移動性也在不斷提升。此前,Bentley軟件公司施工與現場副總裁HarryVitelli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目前,Bentley軟件已經可以讓客戶在iPhone、iPad和安卓等便攜式設備上實時查看工程信息,同時,公司也在加大對中國特有的建模,所以,今后設計師可以帶著合適的數據移動辦公。
來源:中國建設報